首页 新闻中心 地方残联动态

重庆渝北:用心用情为残疾人谋福祉办实事

“厕所安装了拉手、马桶、板凳这些,我现在洗澡、上厕所自己完全得行,不要人帮了。”近日,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肢体残疾人伍发科说起家里新添的新设施难掩激动,连连表示满意。

伍发科是一名重度肢体残疾人,常年行动困难,日常洗澡、如厕极为不便。今年4月,渝北区残联走访基层了解情况后,立即将其纳入2025年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

这一幕,正是渝北区残联将作风效能转化为民生温度的生动实践。今年8月底,渝北区已有377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完成无障碍改造,助力残疾人过上“行得通、出得去、能如厕、能做饭、洗上澡”的便捷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无障碍改造根据肢体、听力、视力残疾人的不同需求进行改造,通过安装抓杆、加装浴凳、改造坡道、安装闪光门铃、读屏软件等,有效解决残疾人日常生活中如厕难、洗澡难、出门难、做饭难等大问题。”渝北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图为为行动不便群众开展上门评残服务

图为为行动不便群众开展上门评残服务

今年3月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渝北区残联坚持开门搞教育,深入一线解难题,把为残疾人办实事作为重要内容,以党员干部焕然一新的好作风,温暖着不少残障人士的心田。

“哪个想到还上门给我们老人洗澡哦,从来没想到有这种模式,洗了澡,老人感觉舒服,我们的担子也减轻了。”龙兴镇残疾人潘现珍的家属对上门助浴服务赞不绝口。他表示,上门服务人员态度好,做“活路”认真,连一口水都没喝他们家的。

学习教育中,渝北区残联将“坐等服务”变为“上门问需”。上半年,深入回兴、宝圣湖、双凤桥、龙兴等10余镇街,为220名残疾人开展9期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就业适应性等技能培训;为860名困难残疾人送去米油、棉被等生活物资;为24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上门服务;为58名行动不便残疾人提供入户评定服务;通过现场办公的方式解决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卡点、难点问题3个,持续跟踪督办问题1个……通过一系列关心关爱活动,切实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残疾人的具体行动,持续让残疾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生活更美好。

图为开展中途失明者户外定向行走训练,助力融入社会

在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实事方面,渝北区残联还为336名残疾儿童申请2025年康复救助资金;开展3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和4场“一对一”就业指导,为500余名残疾人提供岗位推荐和指导,助力157名残疾人顺利实现就业;正有序开展798名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评估;在双凤桥街道、宝圣湖街道成立3个爱心工坊,开展零部件质检、航空部件挂签、摩托车零件磨边等项目,助力33名就业困难残疾人“家门口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

走进渝北区回兴街道康晖路社区“渝馨家园”,几名残疾人正通过“理论+实操”相结合方式,学习咖啡调制技能……课堂上,一名残疾人一边学习咖啡调制,一边说:“希望学技术后能开个小店养活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图为“渝馨家园”残疾人集体生日活动,传递社会温暖

学习教育中,渝北区残联将推动“渝馨家园”高质量运营作为关键抓手,不断创新管理举措,提升运营成效。今年1月至8月,全区39家“渝馨家园”常态化开展党建活动、日间照料、文体、技能培训等475次,惠及残疾人9121人次,提供居家上门服务2362人次,进一步让残疾人获得感真切、幸福感充盈、安全感踏实。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为残疾人服务无止境。”重庆市渝北区残联负责人表示,区残联将持续在“当下改”和“长久立”上狠下功夫,把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不断用一件件实事让残疾人生活更有盼头、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