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地方残联动态

湖南特殊艺术 闪耀武汉——湖南省代表队在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喜获佳绩

8月18日至20日,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全国32支代表队的2000余名残疾人演职人员齐聚一堂,以152个精彩节目演绎了一场超越身体局限的生命礼赞。

此次汇演,湖南省代表队表现优异,选送的5个节目全部获奖,斩获1个特等类节目、4个一类节目,充分展现了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特等类节目:《我也能行》

图为节目《我也能行》

由株洲市残联、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与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联合打造。11名演员中有8名为听障学生,年龄最小8岁,最大14岁,多数此前无戏曲基础。节目以花鼓戏《拾玉镯》为蓝本,讲述听障孩子勇敢学戏、自信登台的故事。孩子们虽听不见锣鼓,却凭肢体感知节奏,用精准的身段与饱满的情感,让传统戏曲在无声世界中焕发新生。

一类节目:

图为节目《棕叶上的小世界》

1.《棕叶上的小世界》

由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选送。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将棕叶幻化成蚱蜢、蜻蜓、蝴蝶,织就一个奇幻童真的世界。节目在展现听障和视障小朋友对自然的热爱和孩童该有的天马行空的想象的同时,也致敬棕编传承人周佳霖等残疾手艺人的坚韧精神,是对非遗另一种形式的生动传承。

图为节目《一根竹竿》

2.《一根竹竿》

由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选送。由27名视障学生无伴奏合唱完成。没有伴奏,也没有指挥,他们依靠彼此间的呼吸和默契,将这首地道的湖湘民歌唱得质朴动人,展现了“团结一心、力量无穷”的湖湘精神。

图为节目《渔村夕照》

3.《渔村夕照》

由岳阳市残联选送。改编自大型交响声乐套曲《潇湘八景》。旋律借鉴了传统花鼓调《阳雀调》《贺喜调》《木马调》等音乐元素,演奏细腻而富有张力,充分发挥湖南特色乐器大筒的雄浑与灵气。作品展现了湖湘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热情赞美新水乡巨变,谱写现代化新湖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颂歌。

图为节目《光韵流年》

4.《光韵流年》

由永州市残联选送。19岁的弱视少女雷韵涵以中阮独奏,作品由《世界赠予我的》与《追光》两首歌曲改编而成,“光”象征希望与梦想,“流年”寓意在时光中执着前行,整首乐曲在传统民乐的韵味中流淌着青春的追光之旅。

为备战此次汇演,湖南省残联自2025年初启动筹备工作,选拔出11个优秀节目参加第一轮视频评选,最终5个节目参加武汉现场汇演。

从棕叶编织到戏曲身段,从无伴奏合唱到民族器乐,湖南残疾人表演者用才华与执着证明:身体的限制无法阻挡心灵的追光。他们以真挚的热爱回应命运,用艺术之美生动诠释了湖南持续推进残疾人友好型省份建设的温度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