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中国残联动态

声声有息 有爱无碍——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携手vivo推动科技惠普,照亮无障碍未来

“听”见画面,

“看”见声音,

用一部手机为视听障群体链接更大的世界!

科技的温暖力量,正在将曾经的愿景一一照进现实。

10月10日,以“同心·同行”为主题的2025vivo开发者大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赵素京、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何川,广东省残疾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杨学云,vivo副总裁、OS领域副总裁,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以及部分特教院校师生、技术开发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普惠”新路径,展望无障碍未来。

图为2025 vivo开发者大会信息无障碍分会场现场

图为2025vivo开发者大会信息无障碍分会场现场

强强携手 跨越“最后一公里”

在科技助残的道路上,基金会与vivo共同打造的标杆性公益计划“声声有息”是一束温暖而明亮的光。2024年5月,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与vivo达成公益战略合作,开启声声有息公益计划的新篇章。今年5月,为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助残号召,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又与vivo深化合作,共同发起科技助残专项行动。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赵素京理事长指出,基金会与vivo成功探索出“科技+公益+生态”的创新模式,切实推动了从“有技术”到“用得上”的跨越。今年启动的“五年三千万科技助残专项行动”更是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无障碍融合教育发展,并通过‘科技助残公益项目征集’促进相关领域的创新实践。同时,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也将和vivo共同推动科技无障碍赋能赛事与残障运动员,不断拓展科技助残的应用场景。最后,赵素京还强调,当下是跨越“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基金会期待与vivo等更多伙伴携手,聚焦残障群体需求,推动科技助残事业的发展。

作为国内首个用手机为障碍人士提供系统化导览服务的科技企业,vivo也在不断探索运用科技的力量构建“有爱无碍”社会生态。从打造东莞残特奥会科技助残专区,到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再到入驻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再到“声声有息公益计划”的不断深化,vivo凭借自身科技积淀和创新能力,让更多残障群体突破身体的局限,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与生活的美好。vivo副总裁、OS产品副总裁,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表示:“vivo始终把对用户的关切放在第一位,致力于把最好的科技,公平地交给每一个人,‘和大家一起做’更好用、更实用的无障碍功能。未来,vivo更会把无障碍的路走的更实,更远。”

图为vivo副总裁、OS产品副总裁,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

通过一部手机,“声声有息公益计划”将“科技向善”从理念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为视听障群体打开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科技赋能  让平等与包容照进现实

科技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场温暖而意义深远的变革。活动现场,科技带来的积极意义在残障用户的反馈中得到了真切体现。

图为行走中国的宝哥

图为行走中国的宝哥

一位视障人员“行走中国的宝哥”激动地分享道:“通过手机就能“看”到衣服上的污渍,认出对面的熟人,还能找到酒店房间……科技绝非仅仅是对残障人士的辅助工具,而是让残障人士能够更顺畅地链接外部世界的一座桥梁,让更多的人去打破认知壁垒,了解、理解和包容我们。”

图为北联大学生龙艺筑

图为北联大学生龙艺筑

而北联大的龙艺筑,作为一名听障学生,则讲述了手机如何成为她课堂学习、舞蹈排练和生活的“耳朵”。通过手机功能,龙艺筑将文字转为清晰语音读给视障朋友听;对方直接说话,语音又被实时转写成文字呈现给她。那一刻,科技的桥梁成功架通。

当然,还有更多的故事,听障妈妈杜银玲通过手机“识别孩子的哭声”,一位视障工程师用免费的无障碍读谱软件“vivo 读谱”学习音乐,北联大老师和同学用“vivo 看见”识别课本例题……众多vivo用户的故事,道出了科技赋能与“声声有息”对残障群体生活的巨大改善:让他们从被边缘化走向平等参与。

图为与会嘉宾现场使用vivo手机无障碍功能

图为与会嘉宾现场使用vivo手机无障碍功能

以vivo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以科技为桥梁,打破了残障群体与正常社会之间的壁垒,让技术进步成为推动社会包容的强大引擎。在这个意义上,“声声有息公益计划”不仅是一次技术赋能,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融合实践。它验证了“需求导向+技术赋能”的可行性,确保技术研发与生活场景深度契合,使技术创新始终服务于人的进步。

未来,基金会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借助“声声有息公益计划”持续推动无障碍技术从“功能实现”走向“体验优化”,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变革”。我们坚信,当科技与人文交融,每一个个体都能在数字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共同见证一个更加平等、包容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