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3212号提案及办理复文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3212号提案

关于西藏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采取组团式援藏方式的提案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有关部门及援藏对口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区残疾人事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取得了显著成绩,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和改善了残疾人民生。但我区残疾人数量众多,特性突出,残疾人事业发展还面临着十分突出的困难,尤其是基层康复机构缺少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康复业务水平较低,导致残疾人康复工作开展起来难度较大,从而影响了残疾人的康复需求,遏制了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发展。

一、全区残疾人基本情况

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区有各类残疾人19.4万人,占全区总人数的7%,涉及近百万家庭人口。其中城镇残疾人4.3万人,占22.3%,农牧区残疾人数15.1万人,占77.7%。由于2006年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样本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没有包括大骨节病病区,全区12万多大骨节病患者中因病致残的2万多人,未计入残疾人总数。

二、全区残联基层组织机构情况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区各地市已单列残联机构,同时,“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通过争取国家投资和内地对口援藏资金,分别完成了各地市的综合康复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但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力量的薄弱,而无法满足广大残疾人的康复治疗需求。

三、下一步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建议,开展组团式援藏工作

我区残疾80%都集中在农牧区,受特殊地理环境和残疾人工作特殊性的影响,西藏残疾人工作与内地相比,任务更重,困难更大。残联机构内容包括:残疾人肢体康复(脑瘫康复、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藏药浴和水疗)、假肢制作与安装、助听器验配、聋儿语训、心理与精神康复、低视力康复等,因此更好的解决我区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基础设施,提升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尤其重要。

作为一名从事康复专业一线工作者,在康复工作十余年当中,发现现有的大部分技术人员是派出去学习和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培训指导,对于这样的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在对我区各大三甲医院成立康复科的考察中,发现它们的组团式援藏医疗服务队在这几年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此自己也有了一些想法和建议以供上级领导参考。根据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三五”实施方案提出的“完善多层次的残疾人康复保障政策,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健全残疾人专门康复服务机构,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专业化水平”等要求,为更好地达到2020年残疾患者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的,我区各层次的残联康复机构是否也能借鉴援藏对口医疗组团式的模式,组成组团式援藏康复服务团队。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能较快地解决我区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加快康复服务的机构建设,完善康复服务流程,能及时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同时也对基层康复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康复技术指导及培训。更好更有效地对我区康复工作者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使他们在康复专业技术领域有一个全面的提高,我相信,借助全国的对口组团式支援,通过我区康复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我区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一定能逐步发展,把最高水平的优质服务奉献给艰苦边远的残疾患者,满足我区残疾患者的康复需求,使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3212号(社会管理类248号)提案答复的函

边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西藏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采取组团式援藏方式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西藏自治区政府,现答复如下:

按照中央对于援藏工作的有关要求,中国残联与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等部门从提供政策支持、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加快康复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扎实推进援藏工作。

一、 加强政策研究,提供政策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中国残联组织开展康复医疗、防盲、防聋、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等相关政策研究,为在西藏地区开展防盲、防聋、精神卫生等医疗康复提供政策支持。民政部印发《关于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民发〔2018〕43号),着力推动解决西藏等深度贫困地区因残致贫问题,助力西藏等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加强对西藏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的指导与支持

“十二五”期间,中国残联通过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配套资金和充分利用援藏资金,指导和支持西藏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西藏7地(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同时,针对上述7地(市)残联人员编制紧缺的现状,积极协调西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相关部门,为康复服务机构争取公益性岗位名额,使西藏各地康复机构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先后选派11名干部援藏工作,支持西藏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发展。

针对西藏自治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康复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的情况,中国残联、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西藏自治区康复服务中心等康复机构与医疗机构加强沟通衔接,逐步建立残疾儿童筛查-转介机制,确定西藏军区总医院、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为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医院;积极帮助协调对口支援省市开展康复医疗等对口支援工作,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方便患儿就近治疗,为患者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积极支持和指导西藏自治区开展社区康复示范站建设工作,全区共建立社区康复示范站49个,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服务。

三、加强康复人才培养

针对西藏自治区康复人才匮乏的现状,“十二五”期间,中国残联通过“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等项目对西藏自治区康复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予以支持,每年举办区、地、县三级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每期培训45名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十三五”期间,通过开展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实名制培训,定向给西藏自治区分配培训名额,2016至2018年间共培训康复专业人员200余人次。中国残联还协助选派自治区康复中心3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西藏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135人次。国家卫生健康委为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开展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项目实施三年,在培养当地人才、提高当地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取得了较大成就。

此外,中国残联还积极协调国际助残项目支持西藏自治区康复人才培养。通过国际助残项目支持,分别在昌都、日喀则两个地区建立了假肢装配车间,购置了相关设备,培训了7名假肢矫形技术人员,使两地假肢装配车间能够顺利开展假肢装配和维修业务;培训了8名康复治疗师,顺利开展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业务。

四、下一步工作

中国残联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按照中央援藏工作的统一部署,加大对西藏自治区康复服务工作的指导力度,使西藏自治区康复机构建设能顺应深化医改、政府购买服务等改革新形势,提高康复服务能力,激发发展活力。

二是进一步引导西藏自治区康复机构与医疗机构加强合作,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利用西藏自治区区内和区外资源,加大康复服务机构对口支援工作力度。

三是加大对西藏自治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根据西藏自治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和区内各族残疾人康复需求,加强对全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的指导,并通过康复人才实名制培训等项目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养;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双向交流方式,不断提升西藏自治区康复专业人员的能力水平,满足西藏自治区广大残疾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康复服务需求。

四是继续发挥好“组团式”援藏的优势,结合既往援藏经验,根据实际需求和机构服务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发展西藏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

衷心感谢您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2019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