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969号建议及办理复文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969号建议


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建议


  残疾人是一个数量多、影响大、特别需要关心帮助的特殊社会群体,仅江苏全省就有400多万残疾人,涉及全省五分之一家庭。残疾人就业创业,是残疾人脱贫增收同奔小康的关键。但现实中,一部分农村残疾人生存状态不容忽视,以我所在的宝应县为例,2018年建档立卡的4000多农村贫困残疾人中,仍存在①文化程度低,②残疾人从业技能缺乏,③就业水平仍然偏低,④生活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等问题。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李克强总理要求“拿出更实、更有针对性、更具人文关怀的措施,推进解决各类残疾人在身体康复、教育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让他们更多感受到全社会的温暖”。江苏省各级党委政府也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措施,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江苏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残疾人就业增收工程。扬州市通过推广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举办招聘会、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等措施,还出台《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暂行办法》的政策,拓展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宝应县残联创建“乱针绣工作室”、盲人按摩技艺“工匠学苑”、“绘画工作室”等技能培训平台,努力帮助残疾人掌握技能、就业创业;我作为“乱针绣工作室”的指导老师,也有幸参与其中,积极帮助残疾人朋友掌握刺绣手艺、能够自主就业。


  为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建议:


  一是加强乡镇“残疾人之家”建设。江苏省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模式,大力推进乡镇“残疾人之家”建设,就近面向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吸纳残疾人从事辅助性就业,提供就餐服务,发放就业补贴,取得良好效果。建议国家面上推广“残疾人之家”做法,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二是加强残疾人技能培训。宝应县注重模式创新,努力帮扶残疾人掌握就业技能。一方面坚持“一轮普遍培训”和“二轮精准培训”相结合,加强适用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创建如“乱针绣工作室”等特色化专业化平台,满足不同残疾人对于技能提升的需求。建议国家继续重视出台残疾人技能培训方面的扶持政策。


  三是加强残疾人电商培训。宝应县注重面向部分残疾人群体开展电子商务培训,让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得到了众多残疾人的欢迎和好评。建议国家探索残疾人居家电商就业模式,重视加强残疾人电商培训。


  四是将盲人保健按摩纳入医保范围。在宝应县,盲人保健按摩行业已初具规模,但我所接触的持证上岗盲人按摩师普遍反映:盲人保健按摩不在医保范围内,制约了更多盲人从事按摩行业。为更好引导帮助盲人就业增收,建议国家考虑将盲人保健按摩纳入医保范围。


  五是更加重视残疾预防和康复。发展残疾人事业,既要注重就业帮扶,更要注重残疾预防和康复工作。建议主流媒体主动发声,重视宣传《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和各类致残疾病的预防知识,增强公民自我防范意识,尽最大努力降低致残风险。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969号建议的答复


莫元花等2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现答复如下: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促进城乡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是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关键举措。国家一贯鼓励和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实现残疾人人生价值。


  一、切实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与辅助性就业的有机融合


  中国残联正在积极推动各地残疾人托养服务与辅助性就业的有机融合,将残疾人托养服务打造成促进辅助性就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使辅助性就业成为推动托养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潜力和方向,并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在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中设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生产工厂(车间),或直接为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中的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劳动项目,为更多残疾人争取更适合的融入社会的方式和机会。实践中,很多地方残联都依托托养机构开展了辅助性就业工作。代表所建议的“残疾人之家”就近向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吸纳残疾人从事辅助性就业的做法,正在逐步实现。


  二、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中国残联高度重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残疾人都有机会接受至少一次相应的就业技能培训;使企业技能岗位的残疾人都有机会得到一次以上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或高技能人才培训;使具备一定创业条件或已创业的残疾人都有机会接受创业培训”的任务目标和保障措施。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明确将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纳入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重点推进。中国残联已印发通知,对在残疾人就业服务中落实国家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三、“互联网+”助力残疾人电商就业


  为促进“互联网+”助力残疾人就业,2018年,中国残联等15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意见》(残联发〔2018〕6号),其中明确规定:残疾人利用网络就业创业的,给予设施设备和网络资费补助;网络商户残疾人同等享受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政策或残疾人灵活就业扶持政策;在网络平台实名注册、稳定经营且信誉良好的网络商户残疾人创业者,可按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中国残联还积极与阿里巴巴、58同城等互联网企业和电商企业对接,加强针对残疾人的电商培训,助力残疾人网络就业创业。如阿里巴巴集团助力残疾人在淘宝天猫开店创业,帮助残疾人在云客服岗位实现就业,在全国多个省市面向残疾人开展网络创业就业培训。中国残联将继续重视加强残疾人电商培训工作,这与代表们的建议是一致的。


  四、更加重视残疾预防和康复


  2017年,国务院颁布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条例颁布后,中国政府网、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网站媒体刊发宣传解读文章;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贯彻落实条例进行动员部署。2018年,中国残联与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医保局共同开展条例培训工作,持续推动各省贯彻落实条例。


  2016年,国务院出台《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这是我国残疾预防领域的首个国家级政策文件。2017年6月,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8月25日设为“残疾预防日”。中国残联和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已组织开展2届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协调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栏目制作播出专题节目,编写《残疾预防核心知识》及配套丛书,制作残疾预防公益宣传片和动画教育片。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等部门在全国100个区(县)开展了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试点项目。


  下一步,中国残联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将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于相关部门重点工作,推动各地制定贯彻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的具体办法和配套政策,完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顶层设计、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共同落实“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着力防控疾病致残、努力减少伤害致残、显著改善康复服务”四大行动。组织开展“残疾预防日”“爱耳日”等宣传教育活动,继续开展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做好残疾预防工作。


  此外,中国残联正在积极推动各地将盲人医疗按摩纳入医保范围,并积极与国家医保局进行沟通,研讨将盲人保健按摩纳入医保的可行性。


  衷心感谢你们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2019年8月20日